科研项目申报作为高校组织员提升党建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提高申报命中率及项目撰写质量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10月29日,省级“晨光望道”组织员领航工作室协同校级“悟理晨光”组织员工作室共同举办第三期“望道讲堂”活动,邀请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王亚南,为“四强”及“骨干”组织员们开展了“党建思政人文社科类项目申报操作实务”的专题培训讲座。

王亚南围绕党建思政人文社科类项目的基本结构、项目选题、内容撰写及条件保障表述等多个方面,系统性地梳理了科研项目从寻找选题到完稿申报的全过程,为组织员提供实用、前沿的学术指导。他指出,当前组织员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申报前期,选题出现偏差,主要有“大而无当”、“小而无价”、“平而无欲”三种情形,将“公共性原则”与“经验性原则”有机耦合的选题,则是提升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的关键突破口。

在内容撰写部分,王亚南详细梳理了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等模块中文本的结构特点与写作要求。他强调,文献综述应从“堆砌式”向“主题式”转型,选题意义需将“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条分缕析,研究内容需立足前沿、突出问题意识,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此外,他还结合自身实战经验,分享“明确研究核心问题,澄清研究问题链条。展现研究逻辑思路,理论实证比翼双飞”的研究内容锦囊计,帮助组织员们进一步加深理解与记忆。
针对价值与条件保障撰写技巧层面,值得一提的是,王亚南着重提出数智赋能,鼓励组织员们善用AI辅助申报书内容撰写。他向组织员分享申报书不同模块内容的提问范式,并详细操作举例产生输出结果供大家参考分析。此外,他强调要善于归纳运用学校的科研平台与资源,做好资源的充分整合与串联,致力探索有益党建思政的创新研究,做出自己的“边际”贡献。
在互动环节,多位组织员就自身在党建思政科研项目申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王亚南进行深入交流。参训组织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对科研项目的撰写规范与申报“套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提升自身科研写作水平增强了信心。

